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可导致哪些疾病?

3004次浏览

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胃癌等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常见的胃部细菌感染,主要通过口口传播或粪口传播。

1、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首先可能引发慢性胃炎,表现为胃黏膜长期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嗳气等症状。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或萎缩性改变。治疗需采用标准四联疗法,如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用药。

2、消化性溃疡

长期未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发展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典型症状为规律性上腹痛,胃溃疡多在餐后痛,十二指肠溃疡则以空腹痛为主。严重时可并发出血、穿孔。除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外,还需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抑酸药物促进溃疡愈合。

3、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幽门螺杆菌持续感染可能诱发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属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早期多无症状,进展后可出现消化不良、体重下降。胃镜下可见胃黏膜皱襞增厚或结节样改变。早期病例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能使肿瘤消退。

4、胃癌

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类致癌物,长期感染可能通过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过程最终发展为胃癌。早期胃癌常无症状,进展期可出现消瘦、呕血、黑便等。确诊需依赖胃镜活检病理检查。

5、缺铁性贫血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通过影响铁吸收、引起微量出血等方式导致缺铁性贫血。患者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胃黏膜炎症可能降低胃酸分泌,影响食物中铁的转化吸收。根除治疗后可改善铁代谢状况。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需注意饮食卫生,实行分餐制,避免共用餐具。感染者应完成全程治疗并复查确认根除。家庭成员中有感染者时建议共同筛查。日常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胃黏膜损伤。适量补充益生菌可能有助于恢复胃肠菌群平衡。出现持续上腹不适、消瘦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相关推荐

腿发麻抽筋是怎么回事
腿发麻抽筋可能由缺钙、血液循环不良、腰椎间盘突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静脉曲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钙、改善循环、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1、缺钙钙离子参与肌肉收缩与神经传导,长期钙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血钙浓度降低,引发肌肉异...
睡觉肩胛骨后背疼痛怎么办
睡觉肩胛骨后背疼痛可通过调整睡姿、局部热敷、遵医嘱用药、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该症状通常由肌肉劳损、颈椎病、肩周炎、筋膜炎、骨质疏松等原因引起。
三种人不宜吃山药豆
山药豆营养丰富,但消化功能较差者、过敏体质者及肾结石患者不宜食用。
怎样判断是否缺钙
判断是否缺钙可通过观察骨骼肌肉症状、神经兴奋性变化及医学检测综合评估,主要依据有骨痛抽筋、睡眠障碍、骨密度检测异常等表现。
打瘦脸针的坏处
打瘦脸针可能存在局部肿胀、肌肉无力、过敏反应、面部不对称、效果不可逆等坏处。瘦脸针的主要成分是肉毒杆菌毒素,通过阻断神经与肌肉的信号传递达到瘦脸效果,但操作不当或个体差异可能导致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