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槽症的诊断方式是什么呢
干槽症通常通过临床症状结合口腔检查诊断,主要依据拔牙后剧烈疼痛、创口暴露骨面及腐败异味等特征。干槽症是拔牙后牙槽窝骨壁感染引发的局限性骨髓炎,常见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
1、临床症状评估
典型表现为拔牙后2-3天出现放射性剧痛,常向耳颞部扩散,普通止痛药难以缓解。创口可见空虚牙槽窝暴露灰白色骨壁,表面覆盖腐败坏死组织,伴明显腐臭味。可能伴随淋巴结肿大或低热症状,但全身反应较轻。
2、口腔专科检查
使用口镜和探针探查可发现血凝块溶解脱落,牙槽窝壁触痛敏感,用生理盐水冲洗时可见食物残渣滞留。需排除普通术后疼痛,后者疼痛程度较轻且48小时内逐渐减轻,创口有完整血凝块覆盖。
3、影像学辅助
拍摄口腔X线片或锥形束CT可观察牙槽窝骨壁是否出现局部骨质吸收,但影像学改变多出现在病程中后期。早期诊断仍以临床表现为主,影像检查主要用于排除残留牙根、骨折等并发症。
4、微生物检测
对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可检出混合感染菌群,常见厌氧菌如普雷沃菌、梭杆菌等。该检测通常用于反复发作或顽固性病例,普通病例根据典型表现即可确诊。
5、鉴别诊断
需与普通术后疼痛、三叉神经痛、颌骨骨髓炎等区分。普通术后疼痛48小时内缓解,三叉神经痛有触发点,骨髓炎伴全身高热和骨质破坏。干槽症疼痛具有持续性且局限在拔牙区。
确诊后需及时进行牙槽窝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后用碘仿纱条填塞。术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或吸烟,进食温凉软食,使用氯己定含漱液保持口腔清洁。疼痛持续加重或伴发热时应复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适用于复杂拔牙病例。日常注意控制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女性避开月经期拔牙可降低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