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治疗小方法
跟腱炎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跟腱炎通常由运动损伤、慢性劳损、肌腱退化、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
急性期需立即停止跑跳等运动,使用支具或弹性绷带固定踝关节,减少跟腱牵拉。日常避免穿硬底鞋,选择足跟缓冲良好的运动鞋。持续制动2-4周可缓解炎症反应,期间可进行非负重踝泵训练维持关节活动度。
2、冷敷热敷
急性肿胀期每2小时冰敷15分钟,减轻毛细血管渗出。慢性期改用40℃热毛巾每日敷3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注意冰敷时用纱布隔开皮肤,热敷温度不超过45℃。交替冷热敷能改善肌腱弹性。
3、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消炎镇痛,或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控制无菌性炎症。伴发感染时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外用药可选择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每日更换一次。药物使用不超过2周。
4、物理治疗
超声引导下体外冲击波治疗能促进肌腱修复,每周2次。红外线照射配合低频电刺激可缓解粘连,每日1次。跟腱牵拉训练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逐步增加幅度至30度角维持15秒。
5、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或肌腱断裂时需行跟腱清创术,术后石膏固定6周。严重钙化灶可选择关节镜下微创清理,术后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开放性手术适用于广泛肌腱缺损的跟腱重建术。
日常应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运动前充分热身并逐步增加强度。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替代跑步。饮食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避免吸烟饮酒影响肌腱愈合。若出现跟腱持续疼痛或突发撕裂感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