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肿胀如何快速消肿
骨折后肿胀可通过冷热敷交替、抬高患肢、药物干预、压力治疗及康复训练等方式缓解。肿胀通常由局部血管损伤、炎症反应或淋巴回流受阻引起。
1、冷热敷交替
骨折初期48小时内采用冰敷收缩血管,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进行。48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温度不超过40℃,每日3-4次。注意避免冻伤或烫伤皮肤。
2、抬高患肢
将骨折部位垫高至超过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作用促进静脉回流。上肢骨折可用吊带悬吊,下肢骨折需卧床时在脚踝处垫软枕,每日保持12小时以上抬高状态。
3、药物干预
遵医嘱使用地奥司明片改善微循环,迈之灵片减轻血管通透性,塞来昔布胶囊控制炎症反应。外用药可选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或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局部涂抹。
4、压力治疗
肿胀持续时可使用弹性绷带自远端向近端缠绕,压力以能插入一指为宜。每日佩戴8-10小时,夜间解除压力。注意观察肢体末梢血运,出现麻木需立即松解。
5、康复训练
固定稳定后开始等长肌肉收缩练习,如踝泵运动每小时20次。拆除外固定后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配合超声波或低频脉冲电刺激促进淋巴回流。
骨折恢复期需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量不少于1.2g/kg体重,优先选择鱼类、蛋清及乳清蛋白粉。限制钠盐摄入至每日5g以下,多食用含钾丰富的香蕉、菠菜等食物。肿胀完全消退前避免患肢负重,睡眠时保持抬高体位。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若肿胀伴随剧烈疼痛或皮肤发绀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