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心肌梗死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闭塞引起,其他诱因包括冠状动脉痉挛、血管炎或栓塞等。常见影响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及长期精神紧张。
1、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内脂质沉积形成斑块是心肌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斑块破裂后激活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患者常伴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通过冠脉造影确诊。治疗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并可能需支架植入术。
2、高血压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加速动脉内皮损伤,促进斑块形成。血压波动还可能诱发斑块破裂,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压榨性胸痛。需监测血压并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药物控制,同时限制钠盐摄入。
3、糖尿病
高血糖状态导致血管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常表现为无痛性或非典型症状。需严格控糖,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达格列净片等药物,并定期筛查心血管并发症。
4、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血液黏稠度和血小板活性。吸烟者心肌梗死发病年龄通常提前,戒烟可显著降低风险。急性期需配合替格瑞洛片等强效抗血小板治疗。
5、精神应激
持续焦虑或情绪激动通过交感神经兴奋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甚至促发斑块破裂。应激性心肌梗死多见于中青年,需心理干预联合硝酸甘油注射液缓解症状,必要时行PCI手术。
预防心肌梗死需综合管理危险因素,包括低脂低盐饮食、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保持BMI低于24。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应规律监测指标,吸烟者须彻底戒烟。突发持续性胸痛超过15分钟时须立即呼叫急救,避免自行服药延误救治时机。康复期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脏康复训练,逐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