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是精神病吗
双相障碍属于精神疾病范畴,但与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病存在差异。双相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极端波动,包括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两种状态,病因可能与遗传、神经递质失衡、脑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
双相障碍患者躁狂发作时会出现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等症状,抑郁发作时则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等。这类疾病具有周期性发作的特点,发作间歇期患者可能完全恢复正常。诊断需由精神科医生通过详细问诊、精神检查及必要辅助检查综合判断。
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病主要指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往往存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现实检验能力明显受损。而双相障碍患者在非发作期通常保持相对完好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疾病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与典型精神病有所不同。
双相障碍的治疗需要长期规范管理,常用药物包括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缓释片、丙戊酸钠缓释片,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片、喹硫平片等。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同样重要。患者及家属应正确认识疾病性质,避免病耻感影响治疗。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刺激,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