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的症状与治疗
牙周炎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口臭等症状,可通过洁治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牙周炎通常由菌斑堆积、咬合创伤、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牙龈红肿出血
早期表现为刷牙或咀嚼时牙龈出血,伴随牙龈颜色暗红、质地松软。菌斑中的细菌毒素刺激牙龈组织,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配合牙线清除邻面菌斑。牙龈炎阶段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西吡氯铵含片等控制炎症。
2、牙齿松动移位
进展期出现牙槽骨吸收,牙齿支持组织破坏导致松动度增加。前牙可能出现扇形移位,后牙区可见食物嵌塞。咬合创伤会加速骨吸收,需进行调颌处理。重度松动牙需采用牙周夹板固定,骨缺损处可植入Bio-Oss骨粉进行再生治疗。
3、牙周袋形成
探诊深度超过3毫米的病理牙周袋,袋内含有大量牙结石和炎性肉芽组织。基础治疗包括超声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深袋区域可局部放置盐酸米诺环素软膏。顽固性牙周袋需行翻瓣术清除感染组织。
4、口臭
厌氧菌分解牙周袋内蛋白质产生挥发性硫化物,引发持续性口臭。舌苔堆积也会加重异味,建议使用刮舌器清洁舌背。辅助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漱口水可抑制细菌代谢,改善口腔气味。
5、咀嚼无力
晚期因牙齿支持骨大量丧失,出现咬合功能下降。需进行咬合重建治疗,必要时采用种植修复恢复咀嚼效率。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快速进展性牙周炎,需同步控制血糖水平。
日常维护需选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每3个月更换牙刷。吸烟者牙周炎进展速度更快,建议逐步戒烟。每年进行1-2次专业洁治,糖尿病患者应增加至每3-4个月复查。进食后及时漱口,限制精制糖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钙质有助于维持牙周健康。出现牙龈自发出血或牙齿移位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