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的检查项目主要有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测定、尿电解质测定、肾功能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等。
1、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是评估酸碱平衡的核心检查,通过动脉血检测pH值、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碳酸氢根离子浓度等指标。该检查能快速识别呼吸性或代谢性酸中毒、碱中毒,常用于重症监护、慢性肺病或肾病患者。检测时需注意避免样本接触空气,采血后需立即送检。
2、血清电解质测定
血清电解质测定包括钠、钾、氯、钙、镁、磷等关键离子浓度检测。低钠血症或高钾血症等异常可导致神经系统症状或心律失常。检测需空腹采静脉血,溶血样本会影响钾离子结果准确性。急诊患者需优先完成此项检查以排除危及生命的电解质失衡。
3、尿电解质测定
尿电解质测定通过24小时尿或随机尿标本分析钠、钾、氯等排泄量,辅助判断脱水类型或肾小管功能。肾性失钠患者尿钠浓度通常超过20mmol/L,而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患者尿钠浓度偏低。检测时需记录准确尿量并避免污染。
4、肾功能检查
肾功能检查包含血尿素氮、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可反映肾脏调节水电解质的能力。急性肾损伤患者常伴随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慢性肾病晚期可能出现低钙高磷血症。检查前需避免剧烈运动和高蛋白饮食干扰结果。
5、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能发现电解质紊乱相关的心律失常,如高钾血症的T波高尖、低钾血症的U波出现。严重钙代谢异常可导致QT间期延长。该检查无创快捷,适用于急诊筛查,但需结合血液检查明确具体电解质异常类型。
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和适量饮水,避免长期使用利尿剂或泻药。出现呕吐、腹泻或多尿症状时,应及时监测电解质水平。慢性病患者应定期复查相关指标,调整治疗方案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增减药物剂量。若检测结果异常或伴随意识障碍、心律失常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