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肌肉酸痛是怎么回事
运动后肌肉酸痛可能由乳酸堆积、肌肉纤维微损伤、炎症反应、电解质失衡、延迟性肌肉酸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按摩、补充营养、适度拉伸、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乳酸堆积
高强度运动时,肌肉在缺氧状态下分解糖原产生乳酸,乳酸无法及时代谢会刺激神经末梢引发酸痛。乳酸堆积通常在运动后1-2小时达到高峰,24小时内逐渐消退。可通过低强度有氧运动促进乳酸代谢,如慢跑或骑自行车。
2、肌肉纤维微损伤
运动时肌肉纤维因机械牵拉出现微小撕裂,尤其离心收缩如下坡跑更易造成损伤。损伤后肌纤维修复过程中会释放炎症介质导致疼痛,多发生在运动后24-72小时。补充优质蛋白如乳清蛋白有助于肌肉修复。
3、炎症反应
肌肉损伤后,免疫细胞释放前列腺素等炎症因子引发局部红肿热痛。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可抑制炎症,但可能延缓肌肉修复,建议疼痛严重时短期使用。
4、电解质失衡
大量出汗导致钠、钾、镁等电解质流失,影响肌肉神经兴奋性,可能加重酸痛感。运动后饮用含电解质的饮料或食用香蕉、菠菜等食物可帮助恢复平衡。
5、延迟性肌肉酸痛
DOMS通常在新运动计划或强度突增后12-24小时出现,峰值在48小时,可能与结缔组织损伤和钙离子内流有关。渐进式训练可预防DOMS,发作时可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局部涂抹。
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含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比例为3:1的恢复餐,如全麦面包搭配鸡胸肉;48小时内避免相同肌群的高强度训练,可采用游泳等低冲击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睡眠时抬高酸痛肢体,使用弹性绷带轻度加压可减轻肿胀;若72小时后疼痛未缓解或出现尿液变色等横纹肌溶解征兆,须立即就医。日常建议采用10-15分钟动态拉伸作为热身,运动后做静态拉伸保持每个动作20-30秒,逐步建立运动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