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骨折脚面肿了怎么办
脚骨折脚面肿了可通过冰敷消肿、抬高患肢、药物止痛、石膏固定、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脚面肿胀通常由骨折后局部出血、软组织损伤、炎症反应等因素引起。
1、冰敷消肿
骨折后48小时内用毛巾包裹冰袋敷于肿胀处,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出血,抑制炎性物质渗出。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导致冻伤。
2、抬高患肢
平卧时将患肢垫高超过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促进静脉回流。可配合踝泵运动,每小时屈伸脚踝10-15次,加速淋巴液循环。持续抬高能减轻毛细血管内静水压,缓解肿胀。
3、药物止痛
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合并严重水肿时可短期口服七叶皂苷钠片改善微循环。
4、石膏固定
对于稳定性骨折,采用高分子石膏或支具外固定4-6周,限制踝关节活动避免二次损伤。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对位情况,石膏过紧出现肢体麻木需及时调整。
5、手术治疗
粉碎性骨折或关节内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使用钛合金接骨板、螺钉等植入物维持解剖复位。术后2周内禁止负重,配合冲击波治疗促进骨痂形成。
康复期应保证每日摄入800mg钙质和400IU维生素D,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及三文鱼等富含营养素的食物。肿胀完全消退前避免热敷、按摩及剧烈活动,6-8周后逐步进行踝关节屈伸训练,穿戴护踝器具预防二次损伤。若出现皮肤发紫、持续剧痛或发热需立即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