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踝骨折60天
外踝骨折60天通常处于康复期,此时骨折端初步愈合但尚未完全恢复承重功能。康复进程受骨折类型、固定方式、年龄及康复训练规范性等因素影响,需结合影像学检查评估愈合情况。
外踝骨折后60天,多数患者已拆除石膏或支具,开始渐进性负重训练。踝关节活动度可能仍存在轻度受限,表现为背屈或跖屈角度不足,伴随行走时轻微疼痛或僵硬感。此时康复重点应放在关节活动度恢复与肌力重建,可通过踝泵运动、抗阻弹力带训练、平衡板练习等方式逐步增强踝周肌肉力量。物理治疗如超声波或低频电刺激有助于减轻软组织粘连,水中步行训练能降低关节负荷。需避免跳跃、奔跑等高风险动作,防止二次损伤。
少数复杂骨折或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60天时可能仍存在明显肿胀或不稳定感。若X线显示骨折线清晰、骨痂形成不良,或出现内固定物松动迹象,需考虑延迟愈合可能。这类情况需要延长保护性负重时间,必要时采用脉冲电磁场或体外冲击波等促进骨愈合。糖尿病患者或吸烟者更易出现愈合延迟,需严格控制血糖并戒烟。
外踝骨折60天后应定期复查X线,根据骨愈合情况调整康复计划。日常可穿护踝袜提供支撑,睡眠时垫高患肢减轻水肿。饮食注意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如牛奶、深绿色蔬菜等,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影响钙吸收。康复训练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循序渐进,若出现持续疼痛或关节不稳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