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化脓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别
扁桃体化脓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因、症状表现及治疗方式上。扁桃体化脓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扁桃体红肿、脓性分泌物;疱疹性咽峡炎则由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特征为咽部疱疹和溃疡。两者可通过病原学检查、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鉴别。
1、病因差异
扁桃体化脓多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少数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链球菌相关。细菌通过飞沫传播侵入扁桃体隐窝,引发局部化脓性炎症反应。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或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病毒通过粪口或呼吸道传播,侵犯咽部淋巴组织形成疱疹。
2、症状表现
扁桃体化脓患者常见高热、咽痛剧烈、吞咽困难,查体可见双侧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覆盖黄白色脓点,可伴有颌下淋巴结肿痛。疱疹性咽峡炎以突发高热起病,咽部出现灰白色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明显但脓性分泌物少见,常伴手足臀部皮疹。
3、体征鉴别
扁桃体化脓的脓性分泌物多局限于扁桃体表面,用压舌板轻刮可去除,黏膜下层无广泛损伤。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分布更广泛,可波及软腭、悬雍垂等部位,疱疹破溃后遗留红色溃疡面,周围黏膜充血明显但无脓苔覆盖。
4、检查方法
扁桃体化脓需进行咽拭子培养明确致病菌,血常规显示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疱疹性咽峡炎可通过咽部分泌物PCR检测肠道病毒核酸,血常规多表现为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严重者需检测心肌酶谱排除并发症。
5、治疗原则
扁桃体化脓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治疗,化脓严重者可短期用醋酸泼尼松片缓解水肿。疱疹性咽峡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可选用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配合康复新液含漱促进溃疡愈合,高热时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
患者应保持口腔清洁,用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避免刺激创面。注意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需观察有无嗜睡、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水分和维生素摄入以促进黏膜修复。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