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得了毛囊炎该怎么治疗
婴儿毛囊炎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局部用药、口服药物、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婴儿毛囊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皮肤屏障受损、免疫力低下、环境刺激、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1、保持皮肤清洁
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患处,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过度揉搓。可选择无刺激的婴儿专用沐浴露,清洗后及时用干净毛巾蘸干水分。对于脓疱未破溃的部位,可用碘伏棉签由中心向外螺旋消毒,每日重复进行2-3次。家长需注意修剪婴儿指甲并佩戴棉质手套,防止抓挠导致感染扩散。
2、局部用药
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外用药,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对于真菌性毛囊炎,可选用酮康唑乳膏。用药前需清洁患处,薄层涂抹后待自然吸收。若出现皮肤发红加剧或新发皮疹应立即停用。家长需确保药物存放在婴儿无法触及处。
3、口服药物
对多发或顽固性感染,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等口服抗生素。真菌性感染可选用氟康唑颗粒。使用期间家长需观察有无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所有口服药物均需严格按医嘱剂量服用,禁止自行调整疗程。
4、物理治疗
对反复发作的深部毛囊炎,可采用红外线照射促进炎症消退,每次治疗5-8分钟,每周2-3次。紫外线疗法适用于广泛性病变,但需注意保护婴儿眼睛及正常皮肤。治疗期间需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避免婴儿着凉。
5、手术治疗
当形成疖肿或脓肿时,需由医生行切开引流术,术后每日换药至创面愈合。对于先天性免疫缺陷导致的顽固性毛囊炎,可能需进行免疫调节治疗。所有侵入性操作均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家长术后需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或异常肿胀。
日常应选择纯棉透气的衣物,避免穿戴过紧的尿布或包被。室温维持在24-26℃以减少出汗,湿度控制在50%-60%。哺乳期母亲需保持饮食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每周用60℃以上热水清洗婴儿寝具并暴晒消毒。若皮疹持续3天未改善、伴随发热或脓液增多,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挤压或挑破脓疱,防止引发蜂窝织炎等严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