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会引起哪些疾病
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可能引起夜盲症、坏血病、佝偻病、贫血、甲状腺肿等疾病。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营养素,长期缺乏会导致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障碍。
1、夜盲症
维生素A缺乏会影响视网膜感光功能,早期表现为暗适应能力下降,严重时出现夜间视力丧失。可能与长期挑食、慢性腹泻或肝胆疾病有关。治疗需补充维生素A软胶囊,同时增加动物肝脏、胡萝卜等食物摄入。
2、坏血病
维生素C缺乏导致胶原蛋白合成障碍,表现为牙龈出血、伤口愈合延迟。常见于长期缺乏新鲜蔬菜水果摄入者。可服用维生素C泡腾片,日常需保证柑橘类水果和绿叶蔬菜的足量摄入。
3、佝偻病
维生素D和钙缺乏引起骨骼矿化异常,儿童表现为方颅、鸡胸,成人可能出现骨软化症。与日照不足或吸收障碍有关。治疗需联合使用维生素D滴剂和碳酸钙D3片,多进行户外活动。
4、贫血
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不同类型贫血,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铁缺乏常见于月经量过多者,可服用琥珀酸亚铁片;维生素B12缺乏多见于胃切除术后,需注射甲钴胺注射液。
5、甲状腺肿
碘缺乏引起甲状腺代偿性肿大,严重时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常见于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预防需食用加碘盐,治疗可口服碘化钾溶液,必要时进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预防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需保持均衡饮食,每日摄入足量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及乳制品。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或慢性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补充,避免自行长期大剂量服用营养素制剂。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营养缺乏问题,出现不明原因疲劳、皮肤改变或消化异常时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