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耳道炎是怎么回事
真菌性耳道炎可能由耳道潮湿、免疫力低下、耳部外伤、滥用抗生素、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保持耳道干燥、使用抗真菌药物、避免挖耳、控制血糖、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
1、耳道潮湿
耳道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容易滋生真菌,常见于游泳、洗头后未及时擦干或长期佩戴耳机。表现为耳道瘙痒、脱屑,可能伴随黄色分泌物。建议用无菌棉签轻柔吸干水分,避免使用吹风机高温刺激。可遵医嘱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局部涂抹。
2、免疫力低下
长期熬夜、压力过大或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时,机体对真菌的抵抗力下降。患者除耳部症状外,可能反复出现口腔溃疡、皮肤真菌感染。需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转移因子胶囊增强免疫,合并感染时可联用伊曲康唑胶囊。
3、耳部外伤
频繁掏耳或使用尖锐物品清洁易造成耳道皮肤破损,破坏保护性耵聍层。典型症状为耳痛伴渗液,严重时听力下降。急性期可用硼酸冰片滴耳液消炎,后期改用克霉唑滴耳液抑制真菌。日常应改用圆头棉签清洁外耳道。
4、滥用抗生素
不规范使用抗生素滴耳液会破坏耳道正常菌群平衡,诱发真菌过度繁殖。常见于自行长期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后出现白色絮状分泌物。需立即停用抗生素,改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冲洗,配合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调节微生态。
5、糖尿病
血糖控制不佳者耳道糖分含量升高,成为真菌培养基。特征为顽固性耳痒、褐色痂皮,易合并细菌感染。除使用制霉菌素软膏外,需严格监测血糖,空腹血糖应控制在6-7毫摩尔每升。可配合中药黄柏煎液外洗抑制真菌。
真菌性耳道炎患者应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枕头,避免侧卧压迫患耳。饮食需限制高糖食物摄入,适当补充大蒜、生姜等天然抗真菌食材。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保护,但每次使用不超过2小时。症状缓解后仍需持续用药1-2周防止复发,定期耳内镜检查评估疗效。糖尿病患者建议每3个月复查耳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