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心慌是怎么回事
感到心慌可能由情绪波动、睡眠不足、贫血、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等方式干预。
1、情绪波动
紧张焦虑等情绪刺激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发心悸胸闷等症状。日常可通过深呼吸训练缓解,若伴随持续焦虑可遵医嘱使用劳拉西泮片、阿普唑仑片等抗焦虑药物。
2、睡眠不足
长期熬夜会扰乱自主神经功能,出现心跳加快、乏力等表现。建议保持每天7小时睡眠,午休不超过30分钟。严重失眠者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后使用右佐匹克隆片助眠。
3、贫血
血红蛋白低于110g/L时组织供氧不足,代偿性引起心率增快。缺铁性贫血需补充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巨幼细胞性贫血应使用叶酸片联合维生素B12注射液治疗。
4、心律失常
房颤、室性早搏等会导致心悸感,动态心电图可确诊。频发室早需服用盐酸普罗帕酮片,持续性房颤应考虑射频消融术。发作时立即静坐测量脉搏频率。
5、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过量分泌加速代谢,表现为心慌伴手抖消瘦。确诊需查甲功五项,常用甲巯咪唑片控制激素水平,重度患者可能需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日常应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规律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若心慌发作频繁或伴随胸痛晕厥,须及时排查冠心病、心肌炎等器质性疾病。记录发作时间与诱因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未经专业评估不得自行服用调节心律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