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
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及下肢动脉等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可导致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甚至管腔狭窄或闭塞。
1、主动脉
主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常见部位之一,尤其是腹主动脉和主动脉弓。这些部位因血流剪切力变化和血管分叉处的湍流,更易形成脂质沉积。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胸痛、背痛或腹部搏动性肿块。治疗需控制血压、血脂,必要时行血管支架植入术。
2、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冠心病,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冠状动脉内皮损伤后,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可能突发破裂引发血栓。典型症状包括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臂。治疗包括阿托伐他汀钙片、硝酸甘油片等药物,严重时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脑动脉
脑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是脑卒中的重要病因。患者可能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为肢体无力、言语障碍。斑块脱落可导致脑栓塞。治疗需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配合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4、肾动脉
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肾血管性高血压和缺血性肾病。患者可能出现顽固性高血压、肾功能逐渐恶化。肾动脉狭窄超过70%时需考虑血管成形术。日常需低盐饮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监测肌酐和尿蛋白。
5、下肢动脉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严重时可致肢体静息痛、溃疡甚至坏疽。股浅动脉和腘动脉最常受累。治疗包括西洛他唑片改善循环,严重缺血时需行股动脉-腘动脉旁路术。患者应戒烟,避免久坐,坚持步行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形成。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需长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低脂低盐饮食、规律有氧运动、控制体重和戒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严格监测指标,遵医嘱使用降压、降糖药物。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冠脉CT等筛查,早期发现血管病变可显著改善预后。出现胸闷、头晕、肢体无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