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造影有什么危害
心脏造影检查可能引起造影剂过敏、血管损伤、肾功能损害等危害,但总体风险可控。心脏造影主要用于诊断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需由医生评估必要性后实施。
心脏造影需通过导管向冠状动脉注入含碘造影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荨麻疹,严重时可导致过敏性休克。检查过程中导管可能损伤血管内膜,诱发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造影剂经肾脏代谢时可能加重肾功能负担,原有肾病患者可能出现肌酐升高。部分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可能出现血肿或假性动脉瘤。检查中X线辐射虽在安全范围内,但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谨慎评估。
少数情况下导管操作可能导致冠状动脉夹层或穿孔,需紧急处理。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可能在造影过程中突发,需备好除颤设备。既往有哮喘、甲亢病史者更易发生造影剂相关并发症。使用高渗透压造影剂时血液稀释效应可能诱发心力衰竭。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穿刺后止血困难风险增高。
检查前应完善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及过敏史筛查,术后需保持穿刺肢体制动6-8小时,监测心率血压变化。建议24小时内饮用1500-2000毫升水促进造影剂排泄,观察排尿情况及穿刺部位有无肿胀疼痛。出现胸闷气促、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糖尿病患者检查前需调整二甲双胍用量,肾功能不全者优先选择等渗造影剂。日常应控制血压血糖,避免吸烟等冠心病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