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尿毒综合征如何治疗
溶血尿毒综合征可通过血浆置换、药物治疗、透析治疗、输血支持、对症治疗等方式治疗。溶血尿毒综合征通常由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感染、遗传因素、药物反应、妊娠并发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是溶血尿毒综合征的核心治疗手段,通过分离并置换患者血浆,清除循环中的毒素和异常补体成分。该疗法适用于急性期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需在重症监护下重复进行。治疗过程中需监测电解质平衡和凝血功能,可能出现低血压或过敏反应。
2、药物治疗
依库珠单抗注射液可用于补体介导的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抑制终末补体通路激活。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适用于自身免疫因素引发的病例,需注意预防感染等副作用。对于STEC-HUS患者,禁用抗生素和止泻药以免加重毒素释放。
3、透析治疗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能有效清除中小分子毒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适用于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液透析主要纠正氮质血症和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治疗频率根据肾功能调整。腹膜透析适用于儿童患者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需预防腹膜炎并发症。
4、输血支持
悬浮红细胞输注适用于血红蛋白低于60g/L的严重贫血,需采用去白细胞血液制品。血小板输注仅限活动性出血或侵入性操作前使用,避免加重微血栓形成。所有血制品输注前需严格交叉配血,输注过程中监测溶血反应。
5、对症治疗
控制高血压可选用钙通道阻滞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严重者需静脉用降压药。呋塞米注射液用于容量负荷过重者,需监测尿量和电解质。癫痫发作时静脉注射地西泮注射液,同时纠正代谢紊乱。营养支持首选肠内营养,必要时采用肠外营养。
溶血尿毒综合征患者急性期应绝对卧床,恢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饮食采用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限制高钾食物摄入。每日监测体重、尿量和血压,定期复查血常规、肾功能和电解质。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预防接种需推迟至病情稳定后。建议随访监测肾功能和血压至少1年,遗传性患者需进行家族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