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性痤疮是什么
寻常性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好发于面部及胸背部。发病主要与雄激素水平异常、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及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
1、发病机制
寻常性痤疮的核心发病机制涉及四大环节。雄激素刺激导致皮脂腺增生和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形成微粉刺,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过度繁殖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进而引发炎症反应。遗传因素可能影响个体对雄激素的敏感性。
2、临床表现
根据皮损性质可分为非炎症性粉刺和炎症性皮损。粉刺包括开放性黑头粉刺和闭合性白头粉刺。炎症性皮损表现为红色丘疹、脓疱,严重者可形成深部结节或囊肿。皮损好发于面部的T区、下颌及胸背部等皮脂腺丰富区域。
3、临床分级
采用Pillsbury分级法将痤疮分为四级。Ⅰ级仅有粉刺,Ⅱ级出现炎性丘疹,Ⅲ级可见脓疱,Ⅳ级表现为结节囊肿。分级对治疗方案选择具有指导意义,轻度以局部治疗为主,中重度需配合系统用药。
4、鉴别诊断
需与玫瑰痤疮、药物性痤疮、职业性痤疮等鉴别。玫瑰痤疮好发于面中部,伴毛细血管扩张但无粉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诱发类固醇痤疮。接触工业油剂可能引起职业性痤疮。
5、治疗原则
治疗需针对发病环节综合干预。局部用药包括维A酸乳膏、过氧苯甲酰凝胶、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系统治疗可选用多西环素片、异维A酸软胶囊。光动力疗法适用于顽固性病例。需持续治疗数月并预防复发。
痤疮患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洗,选择无油配方的护肤品。饮食上限制高糖高脂食物及乳制品摄入,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用手挤压皮损以防遗留瘢痕。症状加重或出现囊肿结节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女性患者若伴有月经紊乱或多毛症状需排查多囊卵巢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