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尿血是怎么回事
产后尿血可能与产道损伤、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凝血功能障碍、妊娠相关肾病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产道损伤
分娩过程中可能因会阴撕裂或器械助产导致尿道周围组织损伤,表现为鲜红色血尿伴随会阴疼痛。需通过妇科检查确认损伤程度,轻微裂伤可通过碘伏消毒和卧床休息恢复,严重者需缝合处理。
2、尿路感染
产后抵抗力下降易引发膀胱炎或肾盂肾炎,出现尿频尿急伴血尿,尿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同时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
3、泌尿系统结石
妊娠期钙代谢变化可能诱发肾结石移动,造成突发性腰腹痛伴镜下血尿。超声检查可明确结石位置,5毫米以下结石可通过多饮水配合排石颗粒促进排出。
4、凝血功能障碍
产后大出血或妊娠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凝血异常,表现为无痛性全程血尿。需检测凝血四项,必要时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或维生素K1注射液。
5、妊娠相关肾病
子痫前期可能引发肾小球损伤,出现蛋白尿伴血尿。需监测血压和肾功能,严重者需用甲基多巴片控制血压,必要时进行血浆置换。
产后出现血尿应记录排尿次数、尿色变化及伴随症状,保持每日饮水量在1.5-2升,避免憋尿和过度劳累。选择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如厕后从前向后清洁会阴。饮食上增加西蓝花、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限制浓茶和辛辣刺激食物。若血尿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发热、腰痛需立即就医,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服用止血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