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是高血压的两种主要类型,前者病因不明,后者由特定疾病引起。高血压可能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1、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绝大多数,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年龄、肥胖、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患者血压升高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人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等表现。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损害心、脑、肾等靶器官,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风险。治疗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如低盐饮食、减重、规律运动,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胶囊、氢氯噻嗪片等。
2、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由某些疾病直接导致,常见病因包括肾实质疾病如慢性肾炎、肾动脉狭窄,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这类高血压往往起病急、血压升高明显,可能伴随原发病的特有症状,如肾功能异常者可见水肿、排尿异常,嗜铬细胞瘤患者可有阵发性血压骤升伴头痛、出汗。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肾动脉狭窄可行血管成形术,醛固酮增多症可用螺内酯片,同时配合降压药物如美托洛尔缓释片、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
3、诊断方法
高血压诊断需结合多次血压测量结果,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排除白大衣高血压。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高血压需进行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如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测定,必要时行肾上腺CT、肾动脉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年轻患者、难治性高血压或伴有特定症状者应重点排查继发性因素。
4、并发症管理
长期高血压可引发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脏损害,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事件,以及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等肾脏病变。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者风险更高。需定期监测心电图、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早期发现靶器官损害。控制血压同时应管理血糖、血脂,阿司匹林肠溶片可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但需评估出血风险。
5、日常预防
预防高血压需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增加富含钾的蔬菜水果如香蕉、菠菜摄入。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腰围男性小于90厘米、女性小于85厘米。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戒烟限酒,避免长期精神紧张。40岁以上人群每年测量血压,有家族史者更应加强监测。家庭自测血压建议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前静坐5分钟。
高血压患者应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定时监测血压并记录,避免剧烈情绪波动。饮食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原则,适量食用燕麦、深海鱼等有益心血管的食物。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出现剧烈头痛、视物模糊、胸痛等高血压急症症状时须立即就医。家属应学习急救知识,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共同参与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