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造影有风险吗
心脏造影检查存在一定风险,但整体可控。主要风险包括造影剂过敏反应、血管损伤、肾功能损伤、心律失常及辐射暴露等。
心脏造影使用的含碘造影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重者可出现喉头水肿或过敏性休克。检查过程中导管可能损伤血管内膜,导致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或血管痉挛。造影剂需经肾脏代谢,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加重肾损伤甚至诱发造影剂肾病。导管刺激心脏可能引发一过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或短阵室速。X线透视产生的电离辐射虽单次剂量较低,但多次检查需警惕累积效应。
严重并发症如心肌穿孔、急性心肌梗死、脑栓塞等发生率极低,多与患者基础病情复杂或操作技术相关。高龄、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患者风险相对更高。检查前医生会评估适应症与禁忌症,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可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接受心脏造影后需卧床休息6-12小时,保持穿刺侧肢体制动避免出血,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疼痛。出现心悸、气促、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日常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定期复查心电图与肾功能,有助于降低未来重复检查的风险。若需再次进行造影检查,应提前告知医生既往造影剂使用史及不良反应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