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肠炎便血怎么治
放射性肠炎便血可通过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内镜治疗、手术治疗及生活调整等方式干预。放射性肠炎通常由盆腔或腹部放射治疗损伤肠道黏膜引起,表现为便血、腹痛、腹泻等症状。
1、药物治疗
轻中度便血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康复新液等黏膜保护剂修复肠黏膜,或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抑制肠道炎症。出血明显时需静脉注射生长抑素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控制出血,合并感染时加用诺氟沙星胶囊抗感染。
2、营养支持
急性期需禁食并给予肠外营养,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至低渣流质饮食,推荐短肽型肠内营养粉剂补充营养。长期患者可补充维生素B12注射液及葡萄糖酸亚铁糖浆纠正贫血。
3、内镜治疗
对于顽固性出血,可在结肠镜下使用氩离子凝固术或钛夹止血,同时取活检排除恶性肿瘤复发。内镜治疗需在出血间歇期进行,术前需完善凝血功能检查。
4、手术治疗
出现肠穿孔、肠梗阻或大出血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行肠造瘘术或病变肠段切除术。手术风险较高,术前需评估患者放射损伤范围及全身状况。
5、生活调整
避免进食辛辣刺激及高纤维食物,保持肛周清洁,便后使用温水冲洗。可进行盆底肌训练改善肠道功能,每日记录排便情况及出血量变化。
放射性肠炎患者需长期随访,定期复查肠镜及血常规,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家属需关注患者营养状态及出血情况变化,出现发热或便血加重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