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主要表现
小儿脑瘫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姿势异常、肌张力异常、反射异常及伴随症状。可能与产前感染、早产、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因素有关,通常需通过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运动功能障碍
小儿脑瘫患者常出现运动发育迟缓,如抬头、翻身、坐立等里程碑动作落后于同龄儿童。部分患儿表现为不自主运动或共济失调,可能与基底节或小脑损伤有关。早期干预可通过物理治疗改善运动协调性。
2、姿势异常
患儿常呈现非对称性姿势,如角弓反张、剪刀步态等,与锥体外系受损相关。姿势控制训练需结合矫形器使用,严重者可能需要跟腱延长术等手术治疗。
3、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障碍包括痉挛型、弛缓型或混合型,其中痉挛型占比最高。痉挛肌群可通过注射A型肉毒毒素缓解,口服巴氯芬片也可用于全身性肌张力调节。
4、反射异常
原始反射持续存在或亢进,如拥抱反射、握持反射超过正常消退月龄。神经发育评估中常发现病理反射阳性,需通过Bobath疗法等抑制异常反射模式。
5、伴随症状
约半数患儿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或视听障碍。癫痫发作可选用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控制,智力障碍需配合认知训练。吞咽困难患儿需进行口腔感觉运动训练。
脑瘫患儿的日常护理需注重营养支持与体位管理,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促进神经发育,使用三角垫等辅助器具维持正确体位。建议家长定期进行发育评估,坚持康复训练与家庭延伸治疗相结合,避免关节挛缩等继发损害。阳光暴露有助于维生素D合成,对骨骼健康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