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什么引起的
丹毒主要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常见诱因有皮肤破损、足癣、淋巴水肿、慢性湿疹、免疫力低下等。典型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边界清晰的斑块,可能伴随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1、皮肤破损
微小皮肤裂口或外伤可使链球菌侵入真皮层,常见于足部皲裂、剃须刮伤、昆虫叮咬后搔抓等情况。需用碘伏消毒伤口,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接触污水。若出现红肿扩散需及时就医。
2、足癣感染
真菌感染导致的趾间糜烂为细菌提供入侵通道,表现为足部脱皮瘙痒后继发小腿丹毒。应联用联苯苄唑乳膏抗真菌,合并细菌感染时需配合莫匹罗星软膏。
3、淋巴循环障碍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丝虫病等导致局部防御功能下降,易反复发作丹毒。需穿戴压力袜促进回流,急性期卧床抬高患肢,静脉注射青霉素钠。
4、慢性皮肤病
湿疹、淤积性皮炎等慢性炎症破坏皮肤屏障,常见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局部可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控制炎症,严重时口服泼尼松片。
5、免疫功能缺陷
糖尿病、HIV感染、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更易发病。需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皮下注射胸腺肽肠溶片调节免疫,避免接触感染源。
丹毒患者应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每日用硫酸镁溶液湿敷消肿,选择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饮食需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羹、清蒸鱼等促进组织修复。恢复期可进行踝泵运动改善循环,但需避免剧烈活动。足癣患者需坚持抗真菌治疗3个月以上,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出现发热或红斑扩散时须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挤压或热敷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