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竭房颤是怎么回事
心衰竭合并房颤可能由心肌缺血、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电复律、导管消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外科手术等方式干预。
1、心肌缺血
长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引发心功能下降和电活动紊乱。患者可能出现胸闷、活动后气促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甘油片、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改善血流。
2、高血压性心脏病
持续高血压使左心室肥厚僵硬,影响心房电传导稳定性。常伴随头晕、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建议使用缬沙坦胶囊、氨氯地平片、呋塞米片控制血压及减轻心脏负荷。
3、心肌病
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导致心脏结构异常,易诱发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典型表现为下肢水肿、端坐呼吸。可用地高辛片、螺内酯片、伊伐布雷定片调节心功能。
4、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狭窄或反流造成心房压力升高和扩大,增加房颤发生概率。听诊可闻及心脏杂音。严重时需行瓣膜修复术或置换术。
5、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过量分泌加速心率并加重心脏代谢负担。可能伴有多汗、体重下降。需服用甲巯咪唑片控制甲亢,同时用比索洛尔片调节心律。
心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避免腌制食品及加工肉类。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深海鱼类、坚果和橄榄油摄入。根据心功能分级进行适度有氧训练,如每周3-5次15-30分钟的步行或骑自行车,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最大预测值的60%。监测每日体重变化,3天内增加2公斤需及时就诊。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睡眠时可采用高枕卧位减轻夜间呼吸困难。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和电解质水平,禁止擅自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