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树皮的常见用法有哪些
白果树皮通常指银杏树皮,常见用法主要有外用敷贴、煎汤内服、研磨制粉、配伍入药、提取有效成分等。
1、外用敷贴
新鲜银杏树皮经捣碎后可直接外敷于皮肤患处,传统医学认为其有助于缓解轻度皮肤炎症或关节肿痛。使用时需注意树皮表面可能残留杂质,应彻底清洁处理。外敷时间不宜过长,避免皮肤过敏反应。皮肤破损或敏感体质者慎用。
2、煎汤内服
干燥银杏树皮可切片后水煎服用,传统用法多用于改善微循环障碍相关症状。煎煮前需去除外层粗皮,文火慢煎30分钟以上。由于树皮含银杏酸等成分,内服过量可能引起胃肠不适,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控制用量与疗程。
3、研磨制粉
将干燥树皮研磨成细粉后可用于制作药膏或胶囊剂。粉末需经过灭菌处理,保存时注意防潮。现代研究显示其提取物可能对某些致病菌有抑制作用,但具体应用仍需进一步临床验证。粉末制剂便于剂量控制,但胃肠吸收率较低。
4、配伍入药
在复方制剂中,银杏树皮常与其他药材如丹参、川芎等配伍使用,通过协同作用增强活血化瘀功效。经典方剂如银杏叶提取物配伍树皮成分,可改善外周血管循环。配伍使用时需考虑各成分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5、提取有效成分
现代工艺通过乙醇提取或超临界萃取技术从树皮中获取黄酮类、萜内酯等活性物质,用于制备标准化制剂。提取物需经过脱毒处理以降低银杏酸含量,确保用药安全性。这类制剂多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辅助治疗。
使用银杏树皮时应注意区分品种,避免误采有毒树种。新鲜树皮可能含有致敏原,处理时建议佩戴手套。内服制剂不宜长期连续使用,孕妇及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若出现皮疹、头晕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并就医。储存时应置于阴凉干燥处,防止霉变影响药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