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囊炎如何诊断鉴别
泪囊炎主要通过临床表现、泪道冲洗试验、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诊断鉴别。常见诊断方法有泪道冲洗试验、鼻内镜检查、泪囊造影、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裂隙灯检查等。
1、泪道冲洗试验
泪道冲洗试验是诊断泪囊炎的基础检查,通过向泪小点注入生理盐水观察液体流向。若冲洗液从原泪点或对侧泪点反流,提示泪道阻塞;若伴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可确诊泪囊炎。该检查可初步判断阻塞部位,但无法明确病因,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鉴别。
2、鼻内镜检查
鼻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鼻腔及泪囊开口情况,适用于疑似鼻源性泪囊炎。检查可见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等鼻腔病变压迫鼻泪管开口,或发现泪囊区黏膜充血肿胀。对于婴幼儿先天性泪囊炎,鼻内镜能直观显示Hasner瓣膜闭锁情况。
3、泪囊造影
泪囊造影通过X线或CT三维重建显示泪道解剖结构,可精确定位阻塞部位。造影剂滞留于泪囊提示鼻泪管阻塞,若见造影剂渗入周围组织则可能为泪囊瘘。该检查对手术方案制定具有重要价值,但需注意碘过敏者禁用碘油造影剂。
4、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
急性泪囊炎需取泪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常见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药敏试验可指导抗生素选择,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革兰阳性菌敏感,妥布霉素滴眼液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慢性泪囊炎继发感染时也需进行该项检查。
5、裂隙灯检查
裂隙灯检查可评估结膜充血、角膜上皮损伤等并发症。慢性泪囊炎患者常见结膜囊脓性分泌物积聚,长期刺激可能导致边缘性角膜炎。检查时需压迫泪囊区观察分泌物反流情况,同时排除睑缘炎、结膜炎等易混淆疾病。
泪囊炎患者日常应注意眼部清洁,使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清理分泌物,避免揉眼导致感染扩散。急性期可局部热敷促进炎症消退,但禁止自行挤压泪囊区。建议佩戴防护眼镜减少风沙刺激,保持居室湿度防止泪液蒸发过快。若出现眼睑红肿热痛或视力下降,须立即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