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怎么办
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可通过调整用药、补充血容量、使用升压药物、体位管理和监测生命体征等方式处理。低血压通常由药物扩张血管、心肌抑制或自主神经调节异常等因素引起。
1、调整用药
立即停用或减少氯丙嗪剂量是首要措施。若患者需继续抗精神病治疗,可遵医嘱换用对血压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喹硫平片或阿立哌唑片。调整用药方案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病情波动。
2、补充血容量
快速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或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可有效提升血容量。对于轻度低血压者,可口服补液盐散补充电解质。补液过程中需监测尿量及心肺功能,防止容量负荷过重。
3、使用升压药物
严重低血压时可短期应用盐酸多巴胺注射液或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静脉泵注。升压药物使用期间需持续心电监护,根据血压调整输注速度,目标维持收缩压在90mmHg以上。
4、体位管理
采取头低足高位促进血液回流,避免突然起立。患者改变体位时应遵循“坐起30秒、站立30秒”原则,必要时使用弹力袜改善静脉回流。长期卧床者需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5、监测生命体征
每15-30分钟测量血压直至稳定,同时观察心率、意识状态及末梢循环。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期检测电解质和肾功能。若出现意识模糊或收缩压持续低于80mmHg需紧急就医。
日常护理中应保持适度钠盐摄入,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高温环境。建议穿着宽松衣物,起床前先活动四肢。饮食可适量增加含铁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帮助造血,但需避免过量咖啡因摄入。恢复期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改善循环功能,运动前后需监测血压变化。若反复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等低血压症状,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