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点
中药制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止呕等功效,主要用于寒凝疼痛、肝胃不和、呕吐泄泻等症。
1、散寒止痛
制吴茱萸辛热燥烈,能温散肝经寒邪,缓解寒凝气滞导致的脘腹冷痛、疝气疼痛。对于寒湿脚气肿痛,常与木瓜、槟榔配伍使用。其止痛作用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关,但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2、疏肝下气
该药可疏解肝郁气滞,改善胸胁胀满、嗳气吞酸等症状。常与黄连配伍组成左金丸,用于肝火犯胃引起的呕吐酸水。现代研究表明其挥发油成分能调节胃肠平滑肌运动。
3、温中止呕
制吴茱萸能温暖中焦,对胃寒呕吐、食谷不化有效。治疗虚寒性呕吐时多与人参、生姜同用。其止呕机制可能与抑制5-HT3受体有关,但孕妇及阴虚火旺者禁用。
4、燥湿止泻
适用于脾肾阳虚导致的五更泄泻,常配伍补骨脂、肉豆蔻组成四神丸。其所含吴茱萸碱能抑制肠道蠕动,但急性细菌性痢疾等实热证忌用。
5、外用引火下行
研末醋调敷足心可治疗口舌生疮、高血压等上热下寒证。此法通过刺激涌泉穴引火归元,但皮肤破损者不宜使用。
使用制吴茱萸期间应避免生冷油腻食物,阴虚内热者慎用。常规煎服用量为1.5-4.5克,过量可能引起胸闷、心悸等不良反应。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不可自行配伍或长期服用。出现皮疹、头晕等不适时应立即停药就医,储存时需置阴凉干燥处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