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发烧和普通发烧
艾滋病发烧和普通发烧在症状表现上有相似性,但病因、伴随症状及治疗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艾滋病发烧通常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可能伴随持续消瘦、反复感染;普通发烧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常伴有头痛、肌肉酸痛。
艾滋病发烧通常表现为长期低热或反复高热,体温波动在37.5-39摄氏度之间,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可能伴随夜间盗汗、持续性腹泻、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发现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HIV抗体检测呈阳性。治疗需采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组合,如拉米夫定片、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多替拉韦钠片等,同时需处理机会性感染。
普通发烧多为短期急性发热,体温多在38-40摄氏度之间,持续3-5天可自行缓解,常伴随鼻塞、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升高或降低。治疗以对症为主,可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退热药物,细菌感染时需加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
对于不明原因长期发热患者,特别是存在高危行为史者,建议尽早就医进行HIV筛查。普通发热患者应注意休息,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发热期间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避免辛辣刺激。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进行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若发热持续3天无缓解或出现意识改变、皮疹等症状,须立即就诊。所有药物使用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