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和得痢疾有啥区别吗
拉肚子一般是指腹泻,得痢疾通常是指细菌性痢疾,两者在病因、症状及治疗上存在明显差异。
腹泻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饮食不当、病毒感染、胃肠功能紊乱等。常见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可能伴随腹痛或腹胀。多数腹泻病程较短,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可自行缓解。细菌性痢疾则由志贺菌感染引起,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需抗生素治疗如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颗粒等。
细菌性痢疾具有传染性,需隔离治疗并严格消毒污染物。腹泻若无感染迹象通常无须特殊药物,但若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脱水症状需就医。细菌性痢疾患者粪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确诊需依靠粪便培养。两者均需注意补液,但细菌性痢疾还需针对病原体进行规范抗感染治疗。
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腹泻期间可进食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细菌性痢疾患者应隔离至症状消失。若出现高热、血便或精神萎靡,应立即就医。儿童及老年人更需警惕脱水风险,必要时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恢复期避免高脂高纤维饮食,逐步恢复正常膳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