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注意事项有哪些
骨折后需要注意制动固定、合理饮食、预防感染、康复训练和定期复查。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暴力撞击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1、制动固定
骨折后需立即用夹板或支具固定患肢,避免移位加重损伤。上肢骨折可使用三角巾悬吊,下肢骨折需保持平卧位。固定范围需超过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指为宜。石膏固定后需观察末梢血运,若出现苍白、麻木需及时就医。
2、合理饮食
骨折初期应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促进组织修复,每日摄入钙600-800毫克。恢复期增加维生素D含量高的海鱼、蘑菇,帮助钙质吸收。避免高糖高盐饮食,限制咖啡因摄入以防钙流失。合并糖尿病者需控制血糖,有利于骨折愈合。
3、预防感染
开放性骨折需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保持石膏干燥清洁,出现渗液、异味需就医。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体温超过38℃可能提示感染,应及时检查。
4、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需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踝泵运动、握拳练习等被动活动。肌肉力量恢复可选用弹力带训练,从等长收缩过渡到抗阻运动。水中步行训练可减轻关节负荷,适合下肢骨折后期康复。训练强度以不引起持续疼痛为度,每日3-5次,每次15分钟。
5、定期复查
骨折后1周、1个月、3个月需拍片复查愈合情况。延迟愈合者可能需采用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儿童骨折愈合较快,但需关注骨骺损伤。老年人复查时应同步检测骨密度,必要时使用阿仑膦酸钠片预防再次骨折。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需手术翻修。
骨折恢复期间应戒烟限酒,吸烟会延缓愈合速度。保持每日30分钟日照促进维生素D合成,但需避免患处暴晒。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减轻水肿。心理上避免焦虑情绪,可通过听音乐、阅读分散注意力。完全康复前禁止剧烈运动,乘车需系好安全带防止二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