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疼痛是什么溃疡
进食疼痛可能与口腔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有关。口腔溃疡多表现为黏膜浅表性损伤,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则属于消化性溃疡范畴,需通过胃镜等检查明确诊断。
1、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的浅表性溃疡,进食时食物摩擦创面可引发刺痛感。常见诱因包括维生素B族缺乏、口腔外伤或免疫力下降。溃疡面多呈圆形凹陷,周围充血发红。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西地碘含片或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有助于缓解症状。
2、胃溃疡
胃溃疡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疼痛常发生于餐后半小时至两小时。典型表现为上腹部灼痛,可能伴随反酸嗳气。确诊需依赖胃镜检查,治疗需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日常需规律饮食,避免空腹服用刺激性药物。
3、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出现在空腹状态或夜间,进食后可暂时缓解。溃疡常位于十二指肠球部,与胃酸分泌过多密切相关。胃镜检查可见黏膜缺损,治疗需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等抑酸护胃药物。合并出血时需禁食并接受内镜下止血。
4、食管溃疡
食管溃疡多继发于胃食管反流病,进食时食物通过食管可引发剧烈疼痛。长期反流可导致巴雷特食管等癌前病变。诊断依赖胃镜和24小时食管pH监测,治疗需采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多潘立酮片控制反流。睡眠时抬高床头有助于减少夜间反流。
5、克罗恩病相关溃疡
克罗恩病可引发从口腔到肛门的全消化道溃疡,进食疼痛伴随腹泻、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内镜检查可见跳跃性分布的纵行溃疡,病理检查显示非干酪样肉芽肿。治疗需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等药物控制炎症活动期症状。低渣饮食可减轻肠道负担。
出现进食疼痛症状时应记录疼痛与进食的时间关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口腔溃疡患者可选择温凉流质饮食,消化性溃疡患者需戒烟酒并少量多餐。所有溃疡性疾病均需定期复查,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后应复查幽门螺杆菌,克罗恩病患者需监测营养状况和疾病活动度。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呕血黑便,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