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高血压应怎么处理
围术期高血压可通过术前评估、药物调整、术中监测、血压控制和术后管理等方式处理。围术期高血压通常由原发性高血压、应激反应、麻醉影响、容量负荷过重和疼痛刺激等原因引起。
1、术前评估
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高血压病史、用药情况及靶器官损害程度。对于长期服用降压药的患者,除利尿剂外,多数药物应持续使用至手术当日早晨。术前血压控制目标一般为低于140/90毫米汞柱,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者应低于130/80毫米汞柱。评估内容包括动态血压监测、心电图和肾功能检查等。
2、药物调整
根据手术类型调整降压方案,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可用于冠心病患者,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适用于老年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叔丁胺片应在大型手术前24小时暂停。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片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需谨慎使用。
3、术中监测
术中需持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维持血压波动幅度在基础值20%以内。全麻诱导期易发生低血压,可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微量泵注。手术刺激强烈时可使用硝酸甘油注射液静脉滴注控制血压升高。对于嗜铬细胞瘤等特殊患者需准备酚妥拉明注射液备用。
4、血压控制
术中血压超过180/110毫米汞柱时应及时处理,首选短效静脉降压药如乌拉地尔注射液。对于颅脑手术需维持较高脑灌注压,控制性降压幅度不宜过大。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可能导致血压升高,需调整通气参数和麻醉深度。
5、术后管理
术后48小时内是心血管事件高发期,需在恢复室持续监测。疼痛管理可选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影响肾功能。早期恢复口服降压药,首选长效制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对于术后高血压危象,可静脉使用尼卡地平注射液快速降压。
围术期高血压患者应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2-3克,适量补充含钾丰富的香蕉和橙子等水果。术后早期可在床上进行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血压稳定后逐步增加活动量。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出院后每周测量血压2-3次,记录血压日记供复诊参考。定期复查肾功能和心电图,及时发现靶器官损害。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血管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