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崴肿了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脚崴肿了可能由韧带拉伤、软组织挫伤、骨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冷敷、加压包扎、药物治疗、支具固定、手术修复等方式治疗。
1、韧带拉伤
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可能导致韧带部分撕裂,表现为局部肿胀、压痛和活动受限。轻度拉伤可通过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缓解,急性期48小时内需冰敷。若疼痛持续超过一周,需排除韧带完全断裂可能。
2、软组织挫伤
皮下毛细血管破裂会导致淤血肿胀,皮肤可能出现青紫。伤后立即冷敷可减少出血,24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吸收。避免早期揉搓患处,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涂。
3、腓骨骨折
暴力扭转可能造成外踝撕脱性骨折,伴随剧烈疼痛和明显畸形。需通过X线确诊,无移位骨折可用石膏固定4-6周,移位明显者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骨折愈合期应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
4、距骨软骨损伤
反复崴脚可能导致距骨关节面软骨剥脱,表现为慢性肿胀和行走疼痛。磁共振检查可明确损伤程度,轻度损伤可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严重者需关节镜下行微骨折术。
5、慢性踝关节不稳
韧带松弛会导致习惯性崴脚,可能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康复训练应重点加强腓骨肌群力量,佩戴护踝可预防再损伤。顽固性不稳需考虑韧带重建手术。
急性期应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抬高,避免热敷和酒精推拿。恢复期逐步进行踝泵运动和平衡训练,穿高帮鞋提供支撑。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若肿胀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皮肤发凉、麻木等异常,需及时复查排除血管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