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大肠是什么

3189次浏览

大肠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盲肠、结肠、直肠和肛管,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并暂时储存粪便。

大肠位于腹腔内,上接回肠,下连肛门,全长约1.5米。盲肠是大肠的起始部分,位于右下腹,与回肠相连处有回盲瓣,可防止肠内容物逆流。结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围绕在小肠周围。升结肠位于腹腔右侧,横结肠横跨腹腔上部,降结肠位于腹腔左侧,乙状结肠呈S形弯曲,连接降结肠和直肠。直肠位于盆腔内,长约12-15厘米,下端与肛管相连。肛管长约3-4厘米,末端为肛门,周围有肛门括约肌控制排便。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将食糜转化为粪便。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后,水分和电解质被吸收,逐渐形成半固体状的粪便。大肠还能分泌黏液,润滑肠壁,保护黏膜免受机械损伤和细菌侵害。大肠内有大量肠道菌群,参与食物残渣的发酵分解,合成维生素K和部分B族维生素,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大肠常见的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肠息肉、结肠癌等。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等症状。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功能性肠病,常见症状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肠息肉是大肠黏膜的隆起性病变,部分可能恶变为结肠癌。结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便血、腹痛、肠梗阻等症状。

保持大肠健康需注意饮食均衡,适量摄入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多喝水预防便秘,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减少肠道负担,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功能,定期体检可早期发现大肠病变,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相关推荐

骨密度低能否补回来
骨密度低通常可以通过科学干预补回来。改善骨密度的方式主要有调整饮食结构、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进行负重运动、药物治疗、定期监测骨密度等。1、调整饮食结构每日摄入足量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西蓝花、豆腐等,同时保证优质蛋白摄入...
吃可可粉有什么功效
可可粉具有抗氧化、改善心血管健康、提升情绪、促进消化和补充矿物质等功效。适量食用可可粉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喘气胸疼怎么回事
喘气胸疼可能与胸膜炎、气胸、肋间神经痛、肌肉拉伤、心绞痛等因素有关,可通过休息、药物治疗、手术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预防黄褐斑的方法
预防黄褐斑可通过防晒、调节内分泌、避免刺激皮肤、补充抗氧化物质、规律作息等方式实现。黄褐斑与紫外线暴露、激素水平变化、皮肤屏障受损等因素相关,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刮油的食物有哪些
刮油的食物主要有西蓝花、燕麦、苹果、绿茶、魔芋等,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奥利司他胶囊、多潘立酮片、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乳果糖口服溶液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适的药物,并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