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状甲状腺癌是什么
乳头状甲状腺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甲状腺癌的80%-90%,属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恶性程度较低且预后较好。乳头状甲状腺癌主要有生长缓慢、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对放射性碘治疗敏感等特点。
1、病理特征
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肿瘤细胞呈现乳头状或滤泡状排列,细胞核具有典型特征如毛玻璃样变、核沟及核内假包涵体。肿瘤常伴有钙化或囊性变,部分病例可见砂粒体形成。这类癌症生长缓慢,但早期即可通过淋巴系统转移至颈部淋巴结。
2、发病原因
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发病与电离辐射暴露密切相关,儿童时期头颈部放射线接触史是明确危险因素。其他潜在诱因包括遗传因素如RET/PTC基因重排、BRAF基因突变,以及碘摄入异常。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有关。
3、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表现为甲状腺无痛性单发结节,质地硬且边界不清。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局部压迫症状。约30%-50%病例就诊时已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表现为颈部肿块。远处转移多见于肺和骨,但发生率低于10%。
4、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是首选筛查手段,典型表现为低回声结节伴微钙化。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确诊依据,可检出乳头状结构及特征性核改变。必要时需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并配合CT或MRI评估淋巴结及周围组织侵犯情况。
5、治疗原则
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根据肿瘤大小选择甲状腺全切或腺叶切除。术后需配合放射性碘治疗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并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抑制TSH。对于晚期病例可考虑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或乐伐替尼,定期随访监测复发迹象。
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摄入,避免高脂肪饮食。规律进行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维持合理体重。术后需终身服用甲状腺激素替代药物,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及颈部超声,监测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变化。保持乐观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对预后的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