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破口流血怎么处理
皮肤破口流血可通过压迫止血、清洁消毒、包扎保护、药物辅助、就医处理等方式应对。皮肤破损通常由外伤、摩擦、撕裂等因素引起,需根据伤口深度和出血程度选择处理方式。
1、压迫止血
用干净纱布或毛巾直接按压伤口5-10分钟,压力需均匀持续。浅表伤口出血通常可自行停止,若血液浸透敷料需叠加新纱布继续按压。避免频繁揭开查看以免影响凝血。
2、清洁消毒
止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清除沙砾等异物。可用碘伏棉球由中心向外环形消毒,面积大于伤口边缘2厘米。深度污染伤口需配合双氧水交替冲洗,但避免用于面部或黏膜。
3、包扎保护
浅表伤口可贴防水创可贴,较大创面用无菌纱布覆盖后以医用胶带固定。关节部位需用弹性绷带包扎,保持适度松紧度。每日更换敷料时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4、药物辅助
浅表擦伤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渗血创面用云南白药粉促进止血。疼痛明显者可短期外用利多卡因凝胶,但开放性伤口禁用油性药膏。糖尿病患者需谨慎使用含酒精的消毒剂。
5、就医处理
出现动脉喷血、伤口超过1厘米深、异物嵌入无法取出等情况需急诊缝合。动物咬伤或铁器致伤须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严重出血伴面色苍白提示需输血治疗。伤口持续红肿流脓可能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抗感染。
日常需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抓挠结痂部位。恢复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优质蛋白如鱼肉,促进组织修复。上肢受伤者可用三角巾悬吊保护,下肢伤口减少负重活动。定期观察愈合情况,若出现发热、跳痛等异常应及时复查。预防性破伤风疫苗接种建议每10年加强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