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形成原因
佝偻病可能由维生素D缺乏、钙摄入不足、遗传代谢异常、慢性肾脏疾病、肝胆疾病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骨骼畸形、生长迟缓、肌肉无力等症状。
1、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缺乏是佝偻病最常见的原因,主要由于日照不足或饮食摄入不足导致。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缺乏时会导致骨骼矿化障碍。患儿可能出现方颅、肋骨串珠等典型体征。治疗需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滴剂或维生素AD胶丸,同时增加户外活动。
2、钙摄入不足
长期钙摄入不足会影响骨骼发育,即使维生素D水平正常也可能导致佝偻病。婴幼儿配方奶喂养不当、辅食添加不及时都可能造成钙缺乏。临床表现包括囟门闭合延迟、出牙迟缓等。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奶制品、豆制品等富含钙的食物摄入。
3、遗传代谢异常
低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遗传性疾病会导致肾小管磷重吸收障碍或维生素D代谢异常。这类患儿多在1岁后发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常规维生素D治疗无效。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治疗可能需要使用磷酸盐合剂或骨化三醇胶丸。
4、慢性肾脏疾病
肾功能不全会影响维生素D的活化,导致钙磷代谢紊乱。这类患儿常伴有生长发育落后、贫血等症状。治疗需要控制原发病,同时补充活性维生素D制剂如骨化三醇软胶囊,必要时需进行透析治疗。
5、肝胆疾病
胆汁淤积性肝病会影响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导致维生素D缺乏。患儿可能出现黄疸、肝肿大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同时补充水溶性维生素D制剂如维生素D2注射液,必要时需进行肝移植。
预防佝偻病需要保证充足的日照时间,婴幼儿每日应进行15-30分钟的户外活动。母乳喂养的婴儿需按时补充维生素D,配方奶喂养要确保奶量充足。添加辅食后要注重富含钙和维生素D食物的摄入,如蛋黄、动物肝脏等。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已确诊患儿要严格遵医嘱治疗,避免骨骼畸形加重,必要时需进行矫形手术干预。
相关推荐
01:13
02:21
02:17
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