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药物过敏会有哪些现象

1304次浏览

药物过敏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过敏性休克等现象。药物过敏反应主要由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引起,常见诱因包括青霉素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造影剂、血清制品等。若出现疑似药物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就医。

1、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是药物过敏最常见的早期表现,通常伴随局部或全身皮肤发红、灼热感。可能与组胺释放导致毛细血管扩张有关,常见于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后。轻度瘙痒可通过冷敷缓解,若持续加重需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

2、皮疹

药物过敏引起的皮疹包括荨麻疹、固定性药疹、多形红斑等类型,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或水疱。磺胺甲噁唑片、卡马西平片、别嘌醇片等药物易引发此类反应。皮疹可能伴随发热或淋巴结肿大,需避免抓挠并及时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严重者需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3、呼吸困难

支气管痉挛或喉头水肿导致的呼吸困难属于急重症表现,常见于静脉注射青霉素钠、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后。患者可能出现喘息、胸闷、声音嘶哑等症状,需立即吸氧并肌注肾上腺素注射液,延误处理可能引发窒息。

4、恶心呕吐

消化系统反应多发生在服药后30分钟内,除恶心呕吐外可能伴随腹痛腹泻。红霉素肠溶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易刺激胃肠黏膜。症状较轻时可少量饮用温盐水,持续呕吐需静脉补充电解质溶液。

5、过敏性休克

最严重的全身过敏反应表现为血压骤降、意识模糊、脉搏微弱,常见于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破伤风抗毒素等药物使用后。需立即平卧并抬高下肢,同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注射液,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液,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预防药物过敏需详细告知医生既往过敏史,使用新药前应进行皮试。服药后出现口唇麻木、眼睑肿胀等先兆症状时需高度警惕。日常避免同时使用多种易致敏药物,药品存放要避光防潮,定期检查有效期。过敏体质者就医时应主动佩戴医疗警示手环,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如盐酸西替利嗪滴剂以备急用。

相关推荐

打玻尿酸会有危害吗
打玻尿酸通常是比较安全的,但可能存在局部红肿、感染或血管栓塞等风险。玻尿酸注射属于微创医美操作,其安全性主要与注射技术、产品质量和个体体质有关。
崴脚骨折症状有什么
崴脚骨折症状主要有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皮下淤血、关节畸形、骨擦音或骨擦感。崴脚骨折通常由外力撞击、高处坠落、运动损伤等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牙痛导致耳朵痛怎么办
牙痛导致耳朵痛可通过局部冷敷、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治疗、根管治疗、拔牙等方式缓解。牙痛放射至耳部通常由龋齿、牙髓炎、智齿冠周炎、中耳炎、三叉神经痛等疾病引起。
两个半月宝宝体重增长慢是什么原因
两个半月宝宝体重增长慢可能与喂养不足、消化吸收不良、代谢异常、慢性疾病或遗传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就医评估,排查潜在健康问题。
宝宝打预防针的地方有点肿怎么办
宝宝打预防针后局部红肿可通过冷敷、保持清洁、避免抓挠、观察体温、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接种部位红肿通常由疫苗反应、局部感染、过敏反应、注射技术不当、个体差异等因素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