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和恒牙的区别
乳牙和恒牙在数量、形态、功能及更替时间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乳牙共20颗,恒牙为28-32颗;乳牙体积较小、牙冠短宽,恒牙更大且牙根更长;乳牙在6-12岁逐渐脱落被恒牙替换,恒牙为终身使用。
1、数量差异
乳牙总数20颗,上下颌各10颗,分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和乳磨牙四类。恒牙总数28-32颗,包含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部分人会长出0-4颗第三磨牙智齿。儿童6个月左右萌出第一颗乳牙,2-3岁长齐;恒牙6岁开始萌出,12岁左右基本完成替换。
2、结构特点
乳牙牙冠颜色更白,釉质较薄且矿化度低,牙颈部明显收缩,牙根分叉较大以适应下方恒牙胚发育。恒牙牙冠呈淡黄色,釉质厚且硬度高,牙根更长更直,前磨牙和磨牙牙根分叉较小。乳牙髓腔相对宽大,根管治疗难度较高。
3、功能区别
乳牙主要承担幼儿期咀嚼、发音及颌骨发育引导作用,其咬合面窝沟较浅,但易发生龋坏。恒牙咬合面窝沟深且复杂,咀嚼效率更高,第一恒磨牙六龄齿对建立正常咬合关系至关重要。乳牙早失可能导致恒牙排列不齐。
4、更替机制
乳牙根会随恒牙胚发育逐渐吸收,自然松动脱落。恒牙胚从乳牙下方萌出,前牙替代方式为垂直替换,后牙则在乳磨牙远中萌出。部分恒牙如第一恒磨牙无乳牙 precursor,直接萌出于牙槽骨。乳牙滞留需及时拔除以避免双排牙。
5、临床意义
乳牙龋坏可能影响恒牙发育,需及时治疗而非直接拔除。恒牙缺失后无法再生,需通过种植或义齿修复。乳牙期应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齿,恒牙完全萌出后可考虑窝沟封闭。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牙齿排列异常或萌出障碍。
维护牙齿健康需从乳牙期开始,家长应帮助儿童每日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缝,限制高糖饮食摄入。恒牙萌出后避免用牙开瓶盖等硬物咬合行为,成年人每年应进行洁牙和口腔检查。出现牙齿疼痛、松动或牙龈出血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