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巧克力囊肿怎么形成的
卵巢巧克力囊肿主要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异位的子宫内膜在卵巢内周期性出血形成陈旧性积血囊肿。常见诱因包括经血逆流、免疫异常、遗传因素、医源性种植及体腔上皮化生。
1、经血逆流
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经输卵管逆流至盆腔,种植在卵巢表面并生长。伴随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和性交痛,可通过腹腔镜手术清除病灶,术后使用地诺孕素片或亮丙瑞林注射液预防复发。
2、免疫异常
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导致无法清除异位内膜细胞,促使其在卵巢存活。患者常合并慢性盆腔疼痛,需采用免疫调节剂如白芍总苷胶囊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
3、遗传因素
直系亲属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者发病概率显著增高。这类患者建议定期妇科检查,早期发现可使用孕三烯酮胶囊等药物延缓进展。
4、医源性种植
剖宫产、人工流产等手术可能将子宫内膜带至卵巢。术后出现持续盆腔坠胀感应警惕,确诊后需手术联合戈舍瑞林植入剂治疗。
5、体腔上皮化生
卵巢表面上皮在炎症刺激下转化为子宫内膜样组织。此类囊肿易反复破裂出血,需行卵巢囊肿剥除术并长期管理,常用药物包括屈螺酮炔雌醇片等。
确诊卵巢巧克力囊肿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囊肿破裂,保持外阴清洁减少感染风险,经期禁用盆浴及性生活。饮食宜选择富含维生素E的坚果和深海鱼,限制红肉摄入。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囊肿变化,备孕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合并严重痛经者可尝试热敷下腹部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