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心脏瓣膜
心脏瓣膜病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主要治疗方式有抗凝治疗、球囊扩张术、瓣膜修复术、瓣膜置换术、心脏康复训练。
1、抗凝治疗
适用于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常用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药物抑制血栓形成。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出血风险。合并水肿时可联用呋塞米片减轻心脏负荷。
2、球囊扩张术
针对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通过导管将球囊送至狭窄瓣膜处扩张。术后可能出现瓣膜反流,需超声心动图随访。该方法创伤小但可能需重复进行。
3、瓣膜修复术
对关闭不全的瓣膜进行成形处理,保留自身瓣膜结构。适用于二尖瓣脱垂患者,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修复失败可能需二次手术置换瓣膜。
4、瓣膜置换术
严重钙化或畸形的瓣膜需置换机械瓣或生物瓣。机械瓣需终身抗凝,生物瓣存在使用年限。手术需体外循环支持,术后可能出现传导阻滞等并发症。
5、心脏康复训练
术后患者需循序渐进进行有氧运动,改善心肺功能。训练包含呼吸锻炼、阻抗训练等内容,需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康复期应控制钠盐摄入,监测体重变化。
心脏瓣膜病患者日常需限制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饮食以低盐、低脂、高蛋白为主,每日液体摄入量控制在1500毫升内;术后患者应按时服用抗凝药物,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和心脏超声;出现心悸、气促加重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感冒和口腔感染,拔牙等操作前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