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跟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治疗
脚跟疼可能由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脂肪垫萎缩、滑囊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矫形器具、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干预。
1、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最常见的脚跟疼原因,表现为晨起第一步疼痛明显,活动后减轻。可能与长期站立、肥胖、扁平足等因素有关。治疗可选用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缓解炎症,配合足底筋膜拉伸训练。
2、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是跟骨骨质增生刺激周围软组织所致,X线检查可确诊。疼痛在承重时加重,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镇痛,严重者需行骨刺切除术。日常建议穿软底鞋减少局部压迫。
3、跟腱炎
跟腱过度使用会导致跟腱止点处炎症,表现为跟骨后上方疼痛。急性期需制动休息,外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慢性期可进行离心性跟腱拉伸训练。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
4、脂肪垫萎缩
足跟脂肪垫随年龄增长逐渐变薄,缓冲作用减弱引发疼痛。可通过定制矫形鞋垫分散压力,补充维生素D软胶囊促进钙吸收,避免硬地面赤足行走。
5、滑囊炎
跟骨滑囊反复摩擦会导致无菌性炎症,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急性期可冰敷缓解,口服洛索洛芬钠片抗炎,慢性顽固性病例可能需要滑囊切除术。注意避免鞋子后帮过硬摩擦。
日常护理建议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选择足弓支撑良好的鞋子,避免穿人字拖或硬底鞋。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做足底筋膜放松。可尝试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若疼痛持续2周以上或出现夜间静息痛,需及时至骨科或足踝外科就诊。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胶原蛋白,如牛奶、鱼胶等食物有助于维持骨骼肌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