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膜炎的症状和体征有哪些
心内膜炎的症状和体征主要有发热、心脏杂音、皮肤瘀点、奥斯勒结节、脾肿大等。心内膜炎是指心脏内膜表面发生感染性炎症,常见于心脏瓣膜,可能与细菌感染、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
1、发热
发热是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持续性低热或高热,体温可超过38摄氏度。发热可能与病原体侵入血液引起全身炎症反应有关。部分患者伴有寒战、出汗等表现。使用抗生素前需进行血培养以明确病原体。
2、心脏杂音
心脏杂音是心内膜炎的重要体征,多由瓣膜损害导致。听诊可闻及新出现的杂音或原有杂音性质改变。杂音性质与受累瓣膜相关,主动脉瓣病变常表现为舒张期杂音,二尖瓣病变多为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可明确瓣膜损害程度。
3、皮肤瘀点
皮肤瘀点表现为四肢、躯干等部位出现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压之不褪色。这是由于感染导致的小血管炎或微血栓形成所致。瘀点可自行消退,但新瘀点可能反复出现。需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鉴别。
4、奥斯勒结节
奥斯勒结节是指手指或足趾末端出现的痛性红色结节,直径约2-15毫米。这是心内膜炎的特征性表现,由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结节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消退后不留瘢痕。出现此体征高度提示感染性心内膜炎。
5、脾肿大
脾肿大可在部分心内膜炎患者中出现,表现为左上腹不适或疼痛。这是由于病原体经血流播散至脾脏,引起脾脏充血和炎症反应。脾肿大程度与病程长短相关,长期未治疗者脾肿大更明显。腹部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
心内膜炎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摄入,有助于恢复体力。保持口腔卫生,定期进行牙科检查,减少感染源。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完成全程治疗,不可自行停药。治疗后需定期复查血常规、炎症指标和心脏超声,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