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是什么遗传病
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主要由凝血因子VIII或IX缺乏导致。根据缺乏的凝血因子类型可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
1、遗传机制
血友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因仅有一条X染色体,若携带致病基因即会发病。女性需两条X染色体均携带致病基因才会发病,故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携带致病基因的女性有50%概率将基因传给子女,男性患者会将X染色体致病基因传给女儿但不会传给儿子。
2、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和软组织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外伤后出血不止。关节反复出血可导致血友病性关节炎,严重者出现关节畸形。颅内出血和腹腔出血可能危及生命。
3、诊断方法
通过凝血功能检查可发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确诊需检测凝血因子VIII或IX活性水平。基因检测可明确致病基因突变类型,有助于产前诊断和携带者筛查。
4、治疗措施
主要采用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包括人凝血因子VIII浓缩剂、重组凝血因子IX等。急性出血时应立即补充凝血因子,预防性治疗可定期输注凝血因子。关节病变严重者需进行骨科手术干预。
5、预防管理
有家族史者应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女性携带者妊娠时可进行产前诊断。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创伤,定期接受凝血因子预防性输注,建立个人治疗记录卡随身携带。
血友病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K和铁剂,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建议选择游泳等低冲击运动,定期进行关节功能评估和康复训练。建立多学科诊疗团队进行长期随访管理,及时处理出血事件并预防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