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检查慢性肥厚性鼻炎
慢性肥厚性鼻炎可通过鼻内镜检查、鼻窦CT扫描、鼻阻力测定、鼻黏膜活检及过敏原检测等方式诊断。该疾病通常由长期炎症刺激、鼻中隔偏曲、过敏反应、药物滥用或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1、鼻内镜检查
鼻内镜可直接观察下鼻甲黏膜增生程度及表面形态,是诊断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首选方法。检查时可见黏膜呈暗红色或苍白色,表面凹凸不平,严重者下鼻甲后端呈桑葚样改变。该检查无需特殊准备,但急性鼻窦炎发作期需暂缓操作。
2、鼻窦CT扫描
冠状位鼻窦CT能清晰显示下鼻甲骨质增生及黏膜肥厚情况,同时可评估是否合并鼻窦炎或鼻中隔偏曲。扫描层厚建议1-3毫米,骨质增生表现为下鼻甲骨密度增高,黏膜肥厚则显示为软组织增厚。孕妇及儿童应谨慎选择此项检查。
3、鼻阻力测定
通过前鼻测压法或主动前鼻测压法量化鼻腔通气功能,客观反映下鼻甲肥大导致的鼻腔阻塞程度。正常鼻阻力值为0.15-0.39kPa·s/L,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常超过0.5kPa·s/L。检查前24小时应停用减充血剂。
4、鼻黏膜活检
对疑似特异性病变或肿瘤者需行黏膜活检,病理可见黏膜下层纤维组织增生、腺体肥大及血管扩张等改变。取材多选择下鼻甲前端,局麻后使用鼻科钳获取组织。凝血功能障碍者需提前评估风险。
5、过敏原检测
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可明确是否合并过敏性鼻炎。常见过敏原有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阳性结果提示需同步进行抗过敏治疗。检测前需停用抗组胺药物3-7天。
确诊慢性肥厚性鼻炎后,日常应保持室内湿度40%-60%,避免接触粉尘及冷空气刺激。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食物及酒精摄入。规律进行鼻腔冲洗可减轻黏膜水肿,推荐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喷雾。冬季外出时可佩戴口罩防护,合并过敏者需定期清洁床上用品。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可考虑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手术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