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程度分级

静脉曲张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变程度可分为C1至C6六个等级,分级标准依据国际静脉疾病分类CEAP系统。静脉曲张程度分级主要有C1级毛细血管扩张、C2级静脉曲张无水肿、C3级静脉曲张伴水肿、C4级皮肤改变、C5级愈合性溃疡、C6级活动性溃疡。
C1级表现为直径小于1毫米的皮下毛细血管网状扩张,常见于大腿或小腿后侧,呈红色或紫色细线状。此阶段通常无静脉功能不全症状,可能与久站、妊娠或遗传因素相关。建议避免长期站立、穿戴弹力袜预防进展,无须特殊治疗。
C2级可见直径超过3毫米的迂曲皮下静脉隆起,呈绳索样改变,多发生于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分布区。患者可能伴随下肢沉重感,但无水肿。超声检查可确认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治疗需结合硬化剂注射或射频消融术。
C3级在静脉曲张基础上出现踝部或小腿凹陷性水肿,傍晚加重。水肿与静脉高压导致液体渗出相关,可能引发皮肤瘙痒。需抬高患肢、使用医用二级压力袜,严重者可考虑静脉腔内激光治疗。
C4级表现为皮肤营养障碍,包括色素沉着、湿疹样皮炎或脂性硬皮病。踝部常见棕褐色色素沉积,皮肤变硬萎缩。此阶段提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需加强局部护理避免感染,必要时行静脉剥脱术。
C5级指既往发生过静脉性溃疡但目前已愈合,皮肤遗留萎缩性瘢痕。溃疡复发风险较高,需长期穿戴三级压力袜,保持皮肤湿润。可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残余静脉曲张。
C6级为最严重阶段,踝部出现活动性静脉溃疡,常伴剧烈疼痛和渗液。溃疡多位于踝上内侧,基底有坏死组织。需清创换药、控制感染,结合加压治疗,顽固性溃疡可能需皮瓣移植手术。
静脉曲张患者应避免久站久坐,每日进行踝泵运动促进回流,控制体重减轻下肢负荷。C4级以上患者需定期随访,皮肤改变区域避免抓挠。选择医用弹力袜时需测量腿围确定合适压力等级,下肢水肿明显者夜间可抬高床尾15厘米。出现溃疡、持续疼痛或皮肤感染时应及时至血管外科就诊。